广告位联系
返回顶部
分享到

Unity ScrollRect实现轨迹滑动效果

C语言 来源:转载 作者:秩名 发布时间:2021-09-13 08:56:03 人浏览
摘要

以下内容是根据Unity 2020.1.01f版本进行编写的 1、目的 工作中遇到有需要实现轨迹滑动的滑动列表,通常的做法是计算贝塞尔曲线得出轨迹,但是我觉得计算贝塞尔曲线太麻烦了,或许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。 2、思考 轨迹滑动可以分两种情况: 第一种是轨迹滑动是

以下内容是根据Unity 2020.1.01f版本进行编写的

1、目的

工作中遇到有需要实现轨迹滑动的滑动列表,通常的做法是计算贝塞尔曲线得出轨迹,但是我觉得计算贝塞尔曲线太麻烦了,或许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。

2、思考

轨迹滑动可以分两种情况:

第一种是轨迹滑动是比较简单的横向(或纵向)滑动,其中轨迹不会蜿蜒盘旋,也不涉及列表格子之间的重叠关系,这时可以分区间来对Y轴(或X轴)进行设置以达到格子沿着轨迹滑动的效果
例如,轨迹是这样的波浪型的,其中,轨迹点的数量可以无限增加,点越多轨迹可以设置得越平滑,但是消耗的性能也越多:

像这样,类似波浪型的轨迹,可以用一个Vector列表记录下每个点的位置和顺序,然后根据每个格子所在的位置,先由小到大循环判断在哪个区间,例如格子3在pos_5和pos_6中间,所以第三个格子的区间就是5,然后通过pos_5和pos_6两个点相减,得到一个从pos_5指向pos_6的向量vector,通过vector3.distance函数得到pos_5和pos_6两个点的横向距离distanceX1,然后再次通过vector3.distance函数得到pos_5与格子3得横向距离distanceX2,那么,格子3的位置 = pos_5的位置 + distanceX2 / distanceX1 * vector,得到位置后再把位置设置回去就可以了 

第二种就是更为复杂的轨迹滑动,例如蜿蜒盘旋式的轨迹,其中还包括有层级关系

例如,轨迹是蜿蜒盘旋的,同样是轨迹点越多,曲线越平滑,也越消耗性能:

像这样,蜿蜒盘旋的轨迹,就不能使用第一种方法了,因为有些位置,一个X值对应下来有多个Y值,无法区分当前需要的是哪个Y值,所以,需要使用另一种方法

我们可以通过获取所有的轨迹点,计算出每两个相邻轨迹点之间的距离,通过距离确定格子应该在哪个区间内

例如,格子3的位置是95,假设pos_1和pos_2的距离为50,pos_2和pos_3的距离为也是50,那么pos_1到pos_3的总距离就是100,所以格子3应该在区间pos_2和pos_3中间。接下来计算实际位置,因为此时格子的X轴和Y轴都会变化,同样无法使用第一种方法来计算格子的位置,需要通过格子的位置减去前面区间距离的和,在例子中,就是格子3的位置减去pos_1到pos_2的距离,即95 – 50 = 45,再通过剩余的距离除以当前区间的距离得出比例ratio,然后就是通过当前的两个区间点相减得到pos_2指向pos_3的向量vector,那么格子3的位置就是,pos_2的位置 + ratio * vector

最后,还有层级的问题,也就是哪个格子遮挡哪个格子,一般是后面的格子遮挡前面的格子,如果需要前面的遮挡后面的格子,只需要动态修改层级就行,unity提供了这个函数:Transform.SetAsFirstSibling()

 

在实际使用中,我发现使用这种方法后,content的长度有时候会过长,有时候会过短,所以需要确定好格子的数量,设置好content的正确长度

注意:以上都是最基础的思想,因为滑动时改变的是content节点,格子的位置实际上是不变的,或者是由代码设置的,所以实际代码中还需要考虑scrollrect的宽高以及content节点的滑动值(即posX值,滑动时此值会变化)

3、自定义实现轨迹滑动

using System.Collections.Generic;
using UnityEngine;
using UnityEngine.UI;

[RequireComponent(typeof(ScrollRect))]
public class CurveSliding : MonoBehaviour
{
    public Transform posListRoot;
    public float contentwidth;              //必须自己设置的content实际长度
    public bool isChangeHierarchy = false;

    private ScrollRect scrollRect;
    private RectTransform content;
    private List<Transform> posTransformList = new List<Transform>();
    private List<RectTransform> item_transformList = new List<RectTransform>();
    private List<float> posX_List = new List<float>();
    private List<float> distanceList = new List<float>();
    private float scrollRectWidth;
    private float scrollRectHeight;
    private float posTotalDistance;
    private float spacing = 0;

    private void Start()
    {
        scrollRect = GetComponent<ScrollRect>();
        content = scrollRect.content.transform as RectTransform;
        HorizontalLayoutGroup contentLayoutGroup = content.GetComponentsInChildren<HorizontalLayoutGroup>(true)[0];
        if(contentLayoutGroup != null && contentLayoutGroup.name == content.name)
        {
            spacing = contentLayoutGroup.spacing;
        }
        scrollRectWidth = scrollRect.GetComponent<RectTransform>().sizeDelta.x;
        scrollRectHeight = scrollRect.GetComponent<RectTransform>().sizeDelta.y;
        for (int i = 0; i < content.childCount; i++)
        {
            RectTransform item_transform = content.GetChild(i) as RectTransform;
            if (item_transform.gameObject.activeInHierarchy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item_transformList.Add(item_transform);
                posX_List.Add(item_transform.localPosition.x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continue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  float totalDistance = 0;
        for(int i = 0;i < posListRoot.childCount;i++)
        {
            Transform posTransform = posListRoot.GetChild(i);
            if (i > 0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Transform previousPosTransform = posListRoot.GetChild(i - 1);
                totalDistance += Vector3.Distance(posTransform.localPosition, previousPosTransform.localPosition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posTransformList.Add(posTransform);
            distanceList.Add(totalDistance);
        }
        posTotalDistance = distanceList[distanceList.Count - 1];
        content.sizeDelta = new Vector2(contentwidth, content.sizeDelta.y);
        OnValueChange(Vector2.zero);
        scrollRect.onValueChanged.AddListener(OnValueChange);
    }

    public void OnValueChange(Vector2 vector)
    {
        for(int i = 0;i < item_transformList.Count;i++)
        {
            float localPosX = posX_List[i];
            float posX = localPosX + content.anchoredPosition.x;
            //如果当前节点的位置 - content的X轴偏移值 > 滑动列表的宽度,则说明当前item在可视范围外
            if (posX > posTotalDistance + 200 || posX < 0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continue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int index = -1;
            foreach(var totalDistance in distanceList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if(posX < totalDistance)
    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    break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else
    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    index++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//如果index+1小于位置列表的数量,则其在位置区间内,否则应该在位置区间外
            if (index + 1 < posListRoot.childCount && index + 1 > 0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float ratio = (posX - distanceList[index]) / (distanceList[index + 1] - distanceList[index]);
                Vector3 newPos = posTransformList[index].localPosition - ratio * (posTransformList[index].localPosition - posTransformList[index + 1].localPosition);
                item_transformList[i].localPosition = new Vector3(newPos.x + scrollRectWidth/2 - content.anchoredPosition.x, -scrollRectHeight / 2 + newPos.y, 0);
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else if(index <= -1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item_transformList[i].localPosition = new Vector3(item_transformList[i].localPosition.x, -scrollRectHeight / 2 + posListRoot.GetChild(0).localPosition.y, 0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else if(index >= posListRoot.childCount - 1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if (i < 1)
    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    continue;
    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    RectTransform previousItem_RectTransform = item_transformList[i - 1];
                item_transformList[i].localPosition = new Vector3(previousItem_RectTransform.localPosition.x + spacing + previousItem_RectTransform.sizeDelta.x/2 + item_transformList[i].sizeDelta.x/2, -scrollRectHeight / 2 + posListRoot.GetChild(posListRoot.childCount - 1).localPosition.y, 0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    if (isChangeHierarchy)
            {
                item_transformList[i].SetAsFirstSibling();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}

4、两种方法的优缺点

1)、 两种方法都不能使用排序组件,因为排序组件会控死格子的位置,通过代码也无法修改
2)、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复杂,同时消耗的性能也更多,但是能实现更复杂的效果
3)、第二种方法需要设置conten的长度,即格子的数量无法动态变化,是一大缺点

5、最终效果

第一种:

第二种:


版权声明 : 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自行发布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和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, 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2530232025#qq.cn(#换@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原文链接 : 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4165354/article/details/118631489
相关文章
  • C++中类的六大默认成员函数的介绍

    C++中类的六大默认成员函数的介绍
    一、类的默认成员函数 二、构造函数Date(形参列表) 构造函数主要完成初始化对象,相当于C语言阶段写的Init函数。 默认构造函数:无参的构
  • C/C++实现遍历文件夹最全方法总结介绍

    C/C++实现遍历文件夹最全方法总结介绍
    一、filesystem(推荐) 在c++17中,引入了文件系统,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在VS中,可以直接在项目属性中调整: 只要是C++17即以上都可 然后头文件
  • C语言实现手写Map(数组+链表+红黑树)的代码

    C语言实现手写Map(数组+链表+红黑树)的代码
    要求 需要准备数组集合(List) 数据结构 需要准备单向链表(Linked) 数据结构 需要准备红黑树(Rbtree)数据结构 需要准备红黑树和链表适配策略
  • MySQL系列教程之使用C语言来连接数据库

    MySQL系列教程之使用C语言来连接数据库
    写在前面 知道了 Java中使用 JDBC编程 来连接数据库了,但是使用 C语言 来连接数据库却总是连接不上去~ 立即安排一波使用 C语言连接 MySQL数
  • 基于C语言实现简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

    基于C语言实现简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
    一、系统主要功能 1、密码登录 2、输入数据 3、查询成绩 4、修改成绩 5、输出所有学生成绩 6、退出系统 二、代码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
  • C语言实现共享单车管理系统

    C语言实现共享单车管理系统
    1.功能模块图; 2.各个模块详细的功能描述。 1.登陆:登陆分为用户登陆,管理员登陆以及维修员登录,登陆后不同的用户所执行的操作
  • C++继承与菱形继承的介绍

    C++继承与菱形继承的介绍
    继承的概念和定义 继承机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一种实现代码复用的重要手段,它允许程序员在保持原有类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拓展,增加
  • C/C++指针介绍与使用介绍

    C/C++指针介绍与使用介绍
    什么是指针 C/C++语言拥有在程序运行时获得变量的地址和操作地址的能力,这种用来操作地址的特殊类型变量被称作指针。 翻译翻译什么
  • C++进程的创建和进程ID标识介绍
    进程的ID 进程的ID,可称为PID。它是进程的唯一标识,类似于我们的身份证号是唯一标识,因为名字可能会和其他人相同,生日可能会与其他
  • C++分析如何用虚析构与纯虚析构处理内存泄漏

    C++分析如何用虚析构与纯虚析构处理内存泄漏
    一、问题引入 使用多态时,如果有一些子类的成员开辟在堆区,那么在父类执行完毕释放后,没有办法去释放子类的内存,这样会导致内存
  • 本站所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用户自行发布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版权,不承担法律责任。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您联系站长处理!
  • Copyright © 2017-2022 F11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F11站长开发者网 版权所有 | 苏ICP备2022031554号-1 | 51LA统计